中秋节的起源
中秋节,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拥有众多别称如祭月节、团圆节等,源自古代对天象的崇敬及秋夕祭月习俗。其节期最初定于秋分,后固定为农历八月十五日(部分地方为八月十六日)。该节日历经上古起源、汉代普及、唐朝定型,至宋朝后广泛流行,融合了丰富的秋季时令习俗。中秋节以月圆象征人团圆,寄托了对家乡、亲人的思念及对丰收、幸福的祈愿,是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中秋节不仅在中国深受重视,也受中华文化影响,成为东亚、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。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08年起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据《周礼》记载,八月十五是重要的祭月日,人们向月神祈福,体现了古人对月亮象征团圆、幸福的信仰。
节日中流传着诸多传说,以“嫦娥奔月”和“吴刚伐桂”最为著名,这些故事增添了中秋节的浪漫与神秘色彩,使其成为亲情与爱情的象征,促使人们更加珍惜与家人的团聚时光。
总之,中秋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。
中秋节的习俗
中秋节自古便有吃月饼、赏月、赏花灯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等民俗。
1、吃月饼:中秋节吃月饼是最为广泛的习俗之一。月饼有多种口味和馅料,如莲蓉、豆沙、五仁、云腿、蛋黄、冰皮等,不同地区和民族口味不同。
2、赏月:中秋节赏月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。人们会在这天晚上亲友相聚,欣赏皎洁的明月,感受团圆之美。
3、赏花灯: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赏花灯。人们会制作或购买各种花灯来装饰自己的家园,还会组织花灯游行等活动。
4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:桂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吉祥、子孙昌盛,其香气扑鼻,为中秋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。赏桂花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,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。
桂花的盛放期主要集中在秋季,特别是中秋节前后,此时正是赏桂花的最佳时节。桂花的香气浓郁,能够让人心旷神怡,心情愉悦。饮桂花酒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,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,还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和和美美、富贵吉祥的美好祝愿。
中秋节传统习俗丰富多彩,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团圆、感恩、祈福等美好的价值观念。这些习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,成为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欢聚一堂、庆祝团圆的重要方式。
中秋节的诗词
1.苏轼《水调歌头》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2.张九龄《望月怀远》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3.白居易《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》
昔年八月十五夜,曲江池畔杏园边。今年八月十五夜,湓浦沙头水馆前。
西北望乡何处是,东南见月几回圆。昨风一吹无人会,今夜清光似往年。
4.王建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》
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
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。
5.李商隐《嫦娥》
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6.米芾《中秋登楼望月》
目穷淮海满如银,万道虹光育蚌珍。天上若无修月户,桂枝撑损向西轮。
中秋节灯谜(请评论区留言)
有时落在山腰,有时挂在树梢,有时像面圆镜,有时像把镰刀。(打一物体)
编发丨党委宣传部
初审丨蔡倩
复审丨范伟
终审丨王琳琳